崔旴嵐:奥德赛

2025年11月15日–2026年3月1日

余德耀美术馆,上海蟠龙新天地

2025年11月15日至2026年3月1日,余德耀美术馆将呈现韩国艺术家崔旴嵐(Choe U-Ram)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奥德赛”(Odyssey)。这也是继2022年他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个展之后再度于大型机构举办个展。此前,崔旴嵐曾在2014年与2023年两次参加余德耀美术馆开馆群展,展出其标志性的“生命机械”系列作品。本次展览将主要呈现艺术家创作于2012年和2022年这两个时期近20组重要代表作品,涵盖装置、雕塑、绘画以及近100幅纸上手稿和设计图纸,以动态雕塑与机械美学为核心,聚焦崔旴嵐对机械文明、人类欲望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诗性表达。

自20世纪90年代初,崔旴嵐开始持续创造以机械生命体隐喻人类欲望的作品,他将这些具有生物形态的机械动力雕塑命名为“Anima-Machines”(生命机械)。其灵感源自对真实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运动方式的拟仿。通过精确的几何形状以及零部件之间巧妙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结构设计,崔旴嵐将成千上万个独立部件串联成环环相扣的运动序列,让这些机械生物呈现出游弋、舞动或呼吸的生命状态,仿佛被赋予了内在的生命力。对崔旴嵐而言,让机器如有机体一般自然地“动”起来,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突破,更近似于一种创造生命的仪式。他运用精密的机械装置复刻生命的律动,畅想着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体共生的未来城市生态图景。借由“生命机械”,崔旴嵐探索着科技与生命之间的模糊边界,思考科技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文明焦虑以及人类的创造与欲望之间交织的复杂关系,更以此追问生命的本质这一古老而基本的命题。

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崔旴嵐逐渐将神话和历史叙事融入作品中。他以拉丁文、梵文及自创的语言体系为作品命名,并赋予每件作品独立的故事背景,使这些形似生物的存在拥有自身的历史和灵魂。通过对这些生命轮廓的细腻描绘,艺术家试图回溯世界与宇宙的起源,也逐步将视野扩展至社会秩序、信仰体系、人类文明的演进以及当代生存困境等更为宏大的主题。2012年开始,崔旴嵐在创作中大量运用象征与隐喻,指涉当下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议题。例如,此次展览中循环自噬的《衔尾蛇》(Ouroboros,2012年)象征着无止境的贪婪,光辉夺目的《浮华阁》(Pavilion,2012年)中供奉着人们对“价值”的追逐,而2022年的作品《圆桌》(Round Table)则隐喻劳作、竞争与权力意志等社会矛盾,崔旴嵐以此揭示掩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焦虑、恐惧与不安,以及由此催生的欲望投射。

在崔旴嵐的艺术世界中,“人类”、“欲望”与“机器”始终紧密交织:欲望是驱动人类创造的根本动力,机器是欲望的投射与造物,而人类最终又通过机器反观自身。出于战后时代对战争的集体恐惧以及对物资匮乏的担忧,7岁的崔旴嵐在画布上勾勒出一个机器人和鲸鱼造型的“方舟”,满载能源以及功能完备的管道结构,这正是出于他希望让机器人来保护家人的渴望。这幅与父亲合作完成的油画,如同一幅蓝图,为其日后代表作《小方舟》(Little Ark,2022年)埋下种子,也预示了艺术家后续以探索人类航程为核心的创作母题——人类如何通过创造机器突破物理极限,不断扩张自身欲望的疆界。2012年,崔旴嵐通过3D打印技术将这个保护人类的机器人转化为实体雕塑。十年后,诞生于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的《小方舟》,以寓言的形式进一步探讨技术、文明与救赎的可能性,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艘“内在方舟”的意象,也构成了此次展览“奥德赛”的叙事核心。

《小方舟》长逾12米、高6米,其船身两侧配置了35对机械船桨,浆板由刷白的废弃纸板箱构成。当船桨静止直立时,仿佛一道冰冷的围墙,象征着阻隔与分离;当它们开始抬升起伏,便化作翻腾的海浪,预示着启航;而当所有船桨协同展开、内外交替变化,一场既壮丽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方舟之舞”随着环境声效就此上演,仿佛预示人类在未知命运中的集体航行。当船桨逐一错乱停摆,这场舞蹈终将归于平静,等待下一次启航。

值得一提的是,崔旴嵐在2022年的作品中使用大量旧纸箱、特卫强防护面料等日常消耗性材料。它们与精致的机械部件结合,为冰冷的机械注入属于人类的温度与叙事,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机器、欲望和消费、创造力和自动化生产之间不断演变的关系,以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灾难与危机。

环绕《小方舟》散落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为这场“奥德赛”注入了多重阐释与想象。指引方向的《灯塔》(Lighthouse,2022年)亦像巡视的双眼,当与观众对视时,迫使我们追问自身的出路与救赎何在。《两位船长》(Two Captains,2022年)背靠名为《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2022年)的空间望远镜,他们背对彼此,手指向相反的方向,似乎象征着航程中相互博弈的力量。而望远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媒介,它得以回望数千万年前的星光,甚至探测宇宙最遥远的过往,将这场航行从海洋引向宇宙,或是未知的远方。断开的《锚》(Anchor,2022年),疲惫的《天使》(Angel,2022年),《小方舟》两端通往无尽的《出口》(Exit,2022年)与《无尽的空间》(Infinite Space,2022-2025年),使“方舟”不再只是一个在灾难中提供庇护、延续生命与文明的、有关救赎的符号,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诘问的现代性隐喻:我们在哪儿?又将去往何处?

崔旴嵐始终将艺术视为提出根本性问题的实践,他早已清醒地意识到,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与出路,注定是一段漫长的“奥德赛”。或许无人知晓,这艘承载着人类欲望与社会愿景的巨轮终将驶向何方,但我们仍可尝试拨开迷雾,看清自己脚下的土地,构想个体的航程与内在景观。面对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崔旴嵐邀请每一位观者勇敢踏上这段征途,思考个体方向与共生未来,共同书写关于人类与机器、欲望与救赎的时代寓言。

关于艺术家




崔旴嵐肖像
摄影:Hongsoon Park,艺术家惠允

崔旴嵐,1970年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雕塑系并获艺术学士与硕士学位,现于首尔生活、工作。

崔旴嵐的艺术实践始于对机械文明、人类存在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求索。自1990年代初,他开始持续创作其标志性的“生命机械(Anima-Machines)”系列,通过机械结构与有机运动的结合,探寻科技与生命、创造与欲望相互交织的关系。这些作品呈现了一个虚构的自主生命体生态系统,雕塑艺术、工程技术和神话叙事在此交汇,促使观众审视技术文明与人类命运的关联。基于复杂机械装置的动态演绎,其创作隐喻性地揭示了人类本能、文明循环和社会有机体结构,同时展现技术、感知、现实与虚构相互交缠的复杂世界。其作品以开创性的本体论探索为当代雕塑实践提出了新的方向。

崔旴嵐曾在众多重要机构举办个展,包括:“奥德赛”,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25年);“MMCA现代汽车系列2022:崔旴嵐——小方舟”,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2022年);“灵魂机械炼金术”,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2017年)和大邱美术馆,大邱(2016年);“聚焦”,亚洲协会博物馆,纽约(2011年);“城市能量——MAM项目004”,森美术馆,东京(2006年)等。他曾参加众多机构群展和项目,包括达特茅斯学院胡德艺术博物馆、余德耀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里尔邮政中心、中国美术馆、釜山市立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三星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等;并受邀参与2025年MMCA×CMOA清州项目、2024年札幌国际艺术祭、2021年江原道三年展、2018年亚洲艺术双年展、2016年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2008年利物浦双年展、2006年上海双年展、1997年光州双年展等。

余德耀美术馆展览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联合呈现。

本次展览由余德耀基金会倾力支持

本项目获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韩国艺术管理服务局及韩国焦点支持计划的支持

关于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由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创办,于2014年5月在上海西岸正式开馆。作为在西岸文化艺术走廊首批入驻的非营利性机构,美术馆秉承了创始人余德耀先生“收而不藏”的建馆理念,以“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将艺术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使命,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普及艺术教育视为己任,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少年树艺术人生”的思考出发,成功建立了“历史”与“未来”并行的展览线索,发展出了各类公共衍生项目。使中国公众了解国际当代艺术,并通过横跨中西的展览让世界了解上海、了解中国。

开馆以来,美术馆举办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览,如“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雨屋亚洲首展”、“安迪·沃霍尔:影子”、“KAWS:始于终点”、“查理·卓别林:卓眼视界”、“奈良美智”、“灌溉沙漠:卡塔尔当代艺术”等,在国内外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余德耀美术馆一直活跃于世界艺术的舞台,与众多国际知名美术馆展开了深度合作。2019年10月31日,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达成里程碑合作,三家机构联合开发、共享展览和项目。

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美术馆计划面向未来进一步拓展,在上海大虹桥商务区核心板块重新安家。2023年5月17日,位于上海蟠龙天地的余德耀美术馆新馆建成开放,美术馆启动了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流动的美术馆”。在未来十年间,美术馆将继续深耕余先生“一代艺术树数代人”的核心理念,并将“艺术流于呼吸之间”作为第二阶段愿景,逐步将整体布局从“白盒子”模式转为“卫星网络”,以“一个主展区+多个触发器”的全新模式开启美术馆的第二篇章。

2024年,余德耀美术馆推出由其创研团队历时多年筹划打造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YUZ DOLAN多斓。“DOLAN”取自印尼爪哇语,有“玩耍”之意,它的开启将重塑美术馆空间,使其成为属于参与者的“艺术游乐场”。项目以根植于美术馆多年专业的艺术展览、研究收藏和公共教育经验为基石,专为儿童定制创作课程、美术馆公益教育活动及艺术家工作坊等多元内容生态,致力于为孩子创造快乐成长、表达自我并发挥创造力的艺术乐园。

更多资讯请访问:www.yuzmshanghai.org

关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位于环太平洋沿岸,是美国西部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150,000件阐述全球6000年艺术表现形式的藏品。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展现众多艺术历史,受该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人口构成影响,以意想不到的新视角来展出和诠释艺术作品。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通过它与艺术家、技术专家和思想领袖的合作,以及与地区、国家和全球建立的伙伴关系体现其实验精神,共享藏品和项目,开创先锋性举措,吸引全新的观众。

更多资讯请访问:www.lacma.org

关于卡塔尔博物馆群

卡塔尔博物馆群(Qatar Museums,简称QM),作为卡塔尔本土艺术及文化的先锋,以其蓬勃发展的博物馆群、历史遗址、节庆、公共装置与艺术项目为公众提供真实且启迪人心的文化体验。博物馆群致力于保存并拓展卡塔尔相关的文化项目,和世界分享卡塔尔、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的艺术与文明,丰富各地居民与访客的文化生活。

在卡塔尔埃米尔谢赫·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殿下(His Highness the Amir, 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 Thani)的鼎力支持、博物馆主席谢哈·阿勒玛雅沙·宾特·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公主殿下(Sheikha Al Mayassa bint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的带领下,卡塔尔博物馆群一举成为中东及其他地区最活跃的艺术、文化及教育中心。博物馆群秉承建设创新、多元及先锋国家的理念,力图激发全新的思维创造,同时向世界传递卡塔尔人民的声音。自2005年创立以来,卡塔尔博物馆群分管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及其公园(MIA,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and MIA Park), 马塔夫: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Mathaf: Arab Museum of Modern Art)、卡塔尔国家博物馆(NMOQ,the National Museum of Qatar)、3-2-1卡塔尔奥林匹克运动博物馆(the 3-2-1 Qatar Olympic and Sports Museum)、卡塔尔博物馆阿尔里瓦克展览馆(QM GalleryAl Riwaq)、卡塔尔博物馆卡塔拉展览馆(QM Gallery Katara)、卡塔尔塔斯维尔摄影节(the Tasweer Qatar Photo Festival)及设计多哈(Design Doha)。未来将推出Dadu卡塔尔儿童博物馆(Dadu, Children’s Museum of Qatar)、艺术磨坊博物馆(Art Mill Museum)、卡塔尔汽车博物馆(Qatar Auto Museum)、以及卢萨尔博物馆(the Lusail Museum)。

借其全新开放的创作中心,卡塔尔博物馆群一并发起了消防站艺术家驻地项目(the Fire Station Artist in Residence)、塔斯维尔卡塔尔摄影艺术节(the Tasweer Qatar Photo Festival)、集综合创意、时尚与设计为核心的M7创作中心,以及以培育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为强盛且可持续的文化发展蓄力的Liwan设计工作室(Liwan Design Studios and Lab)。

卡塔尔博物馆群致力于一切对本土文明的承袭,以开放兼蓄为目标,坚信在革新中创造价值。

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qm.org.qa